告别旧路径,迎接新开端!
作者:郭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编辑:吴双
风品:令煜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中药发展缺的不是市场,而是踏实进取的企业。
12月22日,贵州百灵公告称,公司实控人发生变更。
受控股股东、实控人姜伟,及一致行动人姜勇,与国泰君安股份质押纠纷的影响,姜氏兄弟持有的6427.12万股被公开拍卖。
据悉,公开拍卖结束后,姜氏兄弟合计持有股占比将由24.40%降为19.84%。其中,姜勇将不再持有股份,由此实控人由姜伟、姜勇变更为姜伟。
只是,姜伟的实控人地位,又有多牢靠呢?虽仍握2.8亿股,但股份均为限售股份。
股份之所以会限售,很大程度上还是与质押有关。数据显示,截至12月27日,姜伟名下质押股份数高达2.29股,约占其所持总股份的78.85%。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大股东质押股份,大都是为缓解资金紧张。可像姜伟这样高比例质押的确实少见。叠加上述拍卖,何以陷入质押危机?有多钱紧?一旦玩脱被平仓,实控人再生变,贵州百灵又将何去从?
1
违规占用资金
激进跨界几多苦果?
拨开重重迷雾,还是要在经营面找找答案。
作为一家集苗药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医药上市企业,贵州百灵的前身为贵州省安顺制药厂。1996年开启改制重组,彼时还是药材商的姜伟得知消息后,决定“赌一把”,果断筹资入场。
事实证明,这次接盘赌对了。接手后企业产值大幅飙升,1995年仅有126万元,1998年已达1.53亿元。2003年,安顺制药厂更名为贵州百灵制药有限公司,姜伟也顺理成章出任公司董事长一职。
跨进新纪元的贵州百灵,也提出新发展目标。巩固“咳速停糖浆”“泻停封胶囊”等产品市场份额的同时,力争到2009年,“银丹心脑通软胶囊”销售额达到10亿,为地方财政创税3亿!
一番努力,业绩名声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2010年6月贵州百灵顺利上市,获得“苗药第一股”称号。握有公司74.83%股权的姜伟家族,名下财富急剧飙升。2017年凭借165亿元身家,跻身当年贵州省首富。
面对大好形势,贵州百灵、姜伟似乎也有些“飘”了,不断尝试跨界投资。
2011年投资1亿元种植太子参;2012年,3.95亿元投资胶原蛋白饮品;2013年,贵州百灵宣布,将使用3.95亿元超募资金,建设胶原蛋白果汁饮品、中草药草本植物功能饮料项目。
2014年收购肥料公司;2018年7亿元投资生物医药公司......
此外,姜伟还在贵州安顺建起了顶级围棋院和希尔顿酒店。其曾表示:“我很喜欢酒店,特别是好的酒店。”
据媒体报道,投资版图一度还囊括了地产。如贵阳第一贵的楼盘紫林庵和百灵·时尚天地,便是姜伟投资修建的。甚至还把产业衍生到了空中。2012年年初开始,征地、施工、建厂,由百灵独资成立“祥和飞机公司”,引进产品是巴西“阿莫特”机型。堪称“大跃进”式跨界。
然而,频繁跨界看似风光,却多与主业无关,没给公司创造巨大收益,反而令姜伟陷入质押困局、“不务正业”质疑。
2010年,贵州百灵净利为1.58亿,2021年为1.24亿。也就是说,上市11年,其盈利能力原地踏步、甚至不增反降。
成为首富后,姜伟曾表示:“首富没什么不好,最直接的好处,就是银行都很看好企业预期,喜欢把钱给你。”
可资本不是慈善家,借来的钱终究要还的。企查查信息显示,截至2022年12月26日,姜伟股权质押的次数高达292次。2018年中报时,姜伟及其兄弟姜勇、二人母亲张锦芬还合计持有贵州百灵71.89%股权。四年多时间就下降了50%多股份。
跨界投资后遗症几何?几多苦果?头顶“苗药第一股”光环,手握多种苗药品种药方,其维C银翘片更是长期保持50%的市占率,一手好牌是否打烂呢?
审视上述跨界项目,大市场也强竞争,多为长周期、高门槛、重资产投入,野心雄心背后,无疑考验资金链支撑,闪转腾挪能力。
有多钱紧呢?
除了质押借款,高位减持外,姜氏家族还不惜采取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擦边球”操作。
2019年1月和7月,姜母张锦芬曾先后向华创证券转让贵州百灵7.38%股权,套现超9亿元。而后,姜伟也通过二级市场减持3000万股,套现近2.8亿元。同年,姜伟还通过占用划给供应商资金,占用上市公司资金4.92亿。
2020年、2021年,姜伟分别占用上市公司12.29亿元和4.18亿元。其中,2020年,姜伟以占用划给供应商资金方式,占用资金12.29亿元;2021年1月1日至3月31日,姜伟又累计占用4.18亿元。
随着监管部门问询,姜伟于2021年4月28日,归还了所欠的全部资金及利息。但粗放的闪转腾挪背后,亦让外界多了几分内控力、资金稳健性审视。
2
重销售轻研发 盈利能力持续下滑
品控风控“翻车”之鉴
看看业绩表现,不算多苛求。
2019年至2021年,贵州百灵营收分别为28.51亿元、30.88亿元和31.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13%、8.32%和0.77%;净利2.83亿元、1.52亿元和1.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9.80%、-46.11%和-18.49%,连续三年下滑。
2022年前三季,依然增收不增利:营收20.99亿元,同比增长6.09%;净利1亿元,同比下滑16.97%。扣非净利5994.36万元,同比下降43.36%。
追其原因。以2019年为例,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35亿,较2018年同比增长37.80%。换言之,面对营利双降,贵州百灵仍未停止对外投资活动。激进度、任性赌性可见一斑。
同时,重销售轻研发也非加分项。
2017年至2021年,贵州百灵研发费分别为3748.17万、3084.72万、2479.08万、3699.72万、3042.54万。同期,销售费用却分别高达7.82亿、9.33亿、9.70亿、11.35亿、12.89亿。
换言之,在大手笔外延的同时,贵州百灵还把精力聚焦市场推广,研发投入下滑,拷问其内生动力几何,到底在靠啥驱动成长?核心竞争力咋样?
诚然,销售费投入能短期快速拉动业绩,但也有边际效应、双刃效应。
行业分析师郭兴表示,医药业强专业高门槛,是一项慢生意,真正的可持续、高质量增长还在产品力夯实、业务创新,背后是持续研发蓄力、时间经验积累。
上升到行业视角,感触或更清晰。以白云山、云南白药、华润三九、贵州百灵四家企业为例,2021年研发投入分别为8.75亿、3.31亿、5.60亿、3042.54万。高下立判。
2022前三季,贵州百灵销售费9.29亿,上年同期为7.94亿,同比增长17%,增速均高于营收、净利增速。销售费高企的反噬力肉眼可见,是否在烧钱换规模?如此成长可持续么?
值得注意的是,贵州百灵品控内控端曾不乏翻车教训。
2017年4月,贵州百灵董事长姜伟曾向时任贵州食药监原副处长罗志行贿10万元,希望后者在公司申报“糖宁通络”国药准字文号及工艺登记等相关事项上提供帮助。而2021年报显示,糖宁通络现仍处研发阶段。
2019年3月,贵州百灵旗下的仁堂药业有限公司,因违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规定,被收回《药品GMP证书》。导致其2019年营收、净利同比减少1.09亿元、2026.9万元,成为贵州百灵当年营利双滑的重要原因。
跌眼镜的是,和仁堂药业似乎并没有从失去《证书》中得到教训。2021年,其生产的药品“康妇灵胶囊”又因未严格按照注册工艺流程组织生产再受重罚,再次拖累贵州百灵业绩。
也是2021年,在贵州省药监局飞检中,贵州百灵被发现缺陷7项,旗下正鑫药业现场发现缺陷11项。
3
“苗药第一股”蹭热质疑
作为“苗药第一股”,上述表现肯定不是加分项。
公开信息显示,企业产品定位聚焦“苗药”,目前不仅拥有17个“国药准字”的苗药文号,还拥有百灵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咳速停糖浆/胶囊、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等专利产品。
遗憾的是,从往期表现看,贵州百灵发力重点似乎并没聚焦苗药。除了上述大尺度跨界,还有蹭热点质疑。
2013年,贵州百灵曾斥资1个亿购买杨国顺、杨爱龙的祖传治疗糖尿病苗药秘方。彼时,市场不乏概念炒作、方便大股东减持质疑。
从后续披露的项目进展看,依据秘方研发的糖宁通络胶囊/片,虽然对2型糖尿病前期及并发症防治具有较好作用,但截至2021年底,该药品只获得贵州、湖南、内蒙古、广西等地医疗机构注册批件4件,实际收益几何仍待观察。
2016年,贵州百灵花费5000万,买断首只治疗恶性肿瘤的基因药物,公司由此成为首家拥有基因治疗概念的上市公司。
彼时,贵州百灵学术部部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基因药物项目的引进标志着贵州百灵以中药/民族药为核心、化学药和生物药为两翼的发展战略布局完成。
然截至目前,公司核心产品中依然没有有关治疗恶性肿瘤基因药物的身影。
2019年,贵州百灵又打算进军工业大麻。子公司涉法获得大麻种植与加工牌照云南红灵与黑龙江汉荣汉麻生物、哈尔滨市医学科学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可最终,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布局陷入停滞。
2020年,伴随口罩需求激增,贵州百灵子公司云植药业,又取得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疗器械注册证》。彼时,贵州百灵表示,公司口罩产线启动后,可日产超5万只的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
结果同工业大麻概念一样,落得“蹭热”质疑。
业绩最有发言权,以2021年为例,公司中成药收入30.22亿,约占总营收97%。显然,上述种种跨界探索、战略布局,大都没能转化为真实营收。
快就是慢,慢就是快。
4
享受市场红利 回归主业、做透主业
当然,并非全部悲观。
12月12日,贵州百灵向媒体表示,随着全国感冒类药品需求增加,市场供不应求。目前,公司产品订单已处排队等待发货状态。
首财也了解到,近期贵州百灵生产的咳速停糖浆、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等销量居前。今年10月以来,贵州百灵已开启满负荷生产状态。其独家苗药“咳速停糖浆”产能已翻番,达到35万瓶/天。
同时,贵州百灵拥有超25万亩的中药材良种繁育及规范种植基地(百灵生态园)、中药材种质资源优选优育基地等核心药材基地,原料有较充足保障。
提升效率、强化产能也有可圈点处。据悉,贵州百灵投资的扩能技改项目正稳步推进。通过运用智能化控制等技术,公司产线只需5名工人、5台机械臂便能顺畅运行。
此外,“前提取三车间及配套工程”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将大大提升原有产线产能。中药材处理能力有望从此前2.5万吨/年,提到6万吨/年。受益于此,公司拳头产品咳速停糖浆年产能有望超3亿瓶。
12月25日,贵州百灵公告称,公司拟与九州通签订《战略保供协议》。前者将优先保障九州通及其下属子公司防疫四大类产品咳速停糖浆的供应。
据悉,双方协议约定时间为今年12月26日至明年12月25日,合作金额达5亿元。若按2021年营收计,该合同将占当年营收的16.07%。
显然,这波市场需求红利,将有力改善企业业绩。而上述主业优势,也让贵州百灵拥有吃到红利的资本。
只是,风口来去皆快。长远看,贵州百灵经营面的不确定性依旧存在。如何打破销售费依赖、盈利能力下滑烦恼、内塑品控力、外强业绩,探索一条稳健可持续道路,依然是一个严肃考题。
曾经沧海难为水。一番狂飙跨界进击,却换得实控人高质押、地位岌岌可危、企业盈利能力下滑,贵州百灵、姜氏兄弟会有哪些感慨反思呢?
穿越高光低谷、浮浮沉沉,回归主业、做透主业、重温苗药初心,不是一句空话。
所幸,当下风口红利正盛。两者如能痛定思痛、摆脱短利快益的旧路径依赖,不失为一个崭新开始。
本文为首财原创
原文标题 : 贵州百灵、姜伟浮沉录 能否做透主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