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市场一直是风起云涌。
(资料图)
2022年,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的一年,1-11月,市场累计销售超过600万辆,同比增长100.1%。中汽协预测,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冲击670万辆历史高峰。同时,2022年也是新冠疫情的第三年,对于任何一家电池企业来说,都注定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带来的不仅是海阔天空的市场空间,更有跌宕起伏的竞争格局,能挤进装机排名前十榜单中的电池企业,都在或明或暗的博弈。
2022年也是“变局”中的一年,变局,是产能竞争拉开大幕,新技术层出不穷带来的不确定性,但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及动力电池竞争加剧已经成为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新能源产业是国家“双碳”战略中的关键环节,一向深耕实干的捷威动力在这一年砥砺前行,进而有为。
守正创新 行稳致远
捷威动力年度营收及装机规模再创历史新高。2022年,捷威动力营业收入再次翻番,出货量更是成绩斐然,年复合增长率亦实现了翻倍得增长。
随着全球主流车企纷纷加速电动化转型,业界普遍预测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将有望从2025年提前至2023年迈入TWh时代。而动力电池企业也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及积极的产能扩张来快速拓展市场占比,但受产能、技术、客户、资本的不均衡分配影响,致使动力电池装机前十名位次变动频繁。
2022年,捷威动力装机表现突出:新年伊始取得开门红,2月国内动力电池装机位列第七;8月装机量更是达到0.43GWh,为全年月度最佳,同时也更新了历史月度最佳装机成绩。从动力电池产业联盟发布的最新官方数据看,1-11月捷威动力三元装机取得了国内第七名的好成绩,其中软包装机国内占比高达19%。
捷威动力自2013年实现动力产品装机以来,已完成了近十年的市场验证,产品覆盖160余个城市。截至目前已累计配套整车超20万辆,单车最长运行里程达35万公里,捷威动力的产品力获得了客户及消费者的双重认可。
客户升级 突破进展
捷威动力的“朋友圈”持续扩大。
2022年是捷威动力客户结构实现革命性变革的一年,凭借“软硬兼施”,兼顾三元及铁锂,涵盖BEV、PHEV、HEV全类型动力解决方案,实现了主流自主、合资巨头及头部新势力的多元化客户配套,在保持与长城、奇瑞、合众、东风等量产客户三年以上的稳定供货的同时,加速多元化供应链准入步伐,乘用车方面加速现有客户新项目配套,并实现上汽、江铃、大运等新客户量产,完成舟之航、悠跑等客户定点,商用车方面实现突破,新增吉利商用等项目量产 。
除此之外,国际客户的开拓也取得突破性进展。6月,获得某传统欧洲车企定点,这是捷威动力国际豪华车企突破的开始;7月,获得某日系车企巨头定点,也标志着捷威动力获取日系OEM的敲门砖;此外,现代起亚全球车型实现量产供货,标志着捷威动力正式进军韩系市场。
2022年捷威动力实现了9家主流新客户准入或量产、29个项目对接、11个项目定点,6个项目量产的优异成绩。上述成绩的背后,既有捷威动力在项目管理、产品质量、过程管控水平等方面的全面快速的提升,更是基于技术、运营、人才的创新积累和沉淀。
技术置顶 全面布局
捷威动力以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竞争的坚固壁垒。
2009年,捷威动力创立于天津,是首批进入锂离子电池领域的企业之一,彼时是中国也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元年,捷威动力的发展见证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飞速增长,也为此贡献了自己的绵薄力量。
作为锂电池龙头企业,捷威动力经过十余年的深耕厚植,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底蕴和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在产品布局方面,2022年捷威动力开启“软硬兼施”技术路线,在保持软包优势的基础上,推出方形系列产品,同时兼顾三元和铁锂材料体系,实现双线拉动,力求给客户更多元的选择。
去年,590产品实现量产并交付。590产品是针对A+/B/C级车400~700km家用和运营市场开发,兼并LFP和NCM两种体系,超长质保,高安全,可随整车包络调整的高/低模组尺寸,匹配液冷系统快充模式,30分钟可充电80%。
针对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低,低温性能差的问题,捷威动力开发出一款能量密度达220Wh/kg的LFP电池,零下20度放电容量保持率超过80%,循环寿命达到3000次。
固态电池研发方面,捷威动力也制定了清晰的术路线图,产品从半固态向全固态演化推进。目前,第一代半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可达300Wh/kg,通过3mm针刺测试,已完成开发验证,具备量产条件。下一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到360Wh/kg,产品性能将大幅提高。
储能领域是一条新的增长赛道,但早在四年前,捷威动力就已经布局储能业务,并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储能CELL、储能BMS、储能ESS等核心技术和系列化产品。2022年,捷威动力开发了LFP-280Ah储能专用电芯,具有高安全、长寿命、低成本、高能效的特点,循环寿命8000+cycles,能量效率95%,发热功耗降低10%。目前,储能业务已经实现了突破,拿到了项目定点。
产能快进 运营破局
捷威动力不断提升在产能建设及运营管理方面的硬实力。
2022年底,盐城基地二期4GWh产线正式投产。作为捷威动力精益化智能标杆工厂,盐城基地二期在匀浆、涂布、模切、叠片、封装焊接等工序导入了多项先进工艺和技术,达到了精准管控、高度集成、快速换型、自动流转,做到更快的交付、更高的产能、更低的投入、更优的质量。
长兴基地选址于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智能制造产业园西平台,于去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8月主体结构封顶,计划2023年2月设备进场安装,2023年二季度投产。
目前,捷威动力已形成天津、盐城、嘉兴、长兴四大基地的产能布局,未来也会有新基地的布局计划,其目标是2025年实现100GWh的产能。
在生产方面,捷威动力前瞻性地构建了行业领先的精益运营管理体系,聚焦“基地建设、精益、制造”。精益运营是捷威动力的一颗重要“砝码”,其产品合格率、产能利用率、生产效率等运营指标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2022年,其自动化率达到80%,产能利用率达到95%,单位电量人工成本下降256%,单位产值能耗下降16.3%,综合效率优化80.1%,信息化覆盖率82.2%,业务流程效率提高31.6%,供应链交付及时率99.1%。
产能建设及运营管理均离不开人才的强大支撑。在组织建设上,捷威动力拥有全球百强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背景的运营人才队伍,为捷威动力的发展注入了一支强心剂。在人才培养上,总部与基地进行高效联动,2022全年,捷威学社、启航班、“四好”计划、新英计划、专业力培训等线上线下覆盖超3500人次,不断助推公司的发展并持续赋能。
产业协同 深化合作
捷威动力结合供应链及产学研共同打造产业协同创新生态。
在供应链侧,捷威动力通过借力复星平台效应,通过投资与深度绑定,达到与产业链的共创共赢。2022年,捷威动力新增战略供应商6家,新开发合格供应商21家,在研产品交付率100%,量产到货支付率95%,来料批次合格率98.6%。
去年3月,捷威动力与龙佰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捷威动力拟于2022-2024年期间向龙佰集团采购锂电正负极材料,两种材料的年采购数量计划均不低于所参与捷威公司相关项目使用量的50%,龙佰集团给予一定价格优惠。
除此之外,为了保量保供,捷威动力还与南通瑞翔、广东凯金、当升科技、赛纬电子、湖北万润、百嘉达、星源材质、天奈科技、新纶新能源、兴恒新材料等多家供应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在产学研方面,去年5月,捷威动力与嘉兴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组建创新联合体,共同申报并获批嘉兴市重点研究计划项目“高比能快充锂离子电池技术”;6月,海河实验室创新联合体成立,捷威动力成为首批创新联合体成员单位;9月,与中汽研(天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新能源动力电池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等方面进行合作;11月,与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电池材料设计和应用方面展开深度合作;11月,联合南开大学、中汽研(天津)、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成立“天津市先进能源动力电池工程研究中心”;12月,与南开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复旦大学、郑州大学共同申报并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重点专项。
从产品到运营,从产业链再到产学研,面向新能源的未来,捷威动力层层递进,依靠在锂电池领域的多年累积全面、精细布局,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发展道路。
战略升级 乘势而上
“JEVE DAY 2022”是里程碑,更是新起点。
2022年8月,捷威动力举行了以“新能源 芯长征”为主题的首届战略发布会,并重磅发布“捷战25000”战略,即“2025年实现100GWh电池生产能力,并实现所交付产品0缺陷”。展现了捷威动力的崭新远景规划和郑重的发展诺言。
“打造新能源行业一流的车规级电池制造基地”“持续升级改善并追求极致的交付”“不断追求材料和技术双重突破”“多元化发展技术路线”,捷威动力将从产能、制造、科创、产品四方面持续推动公司战略规划落地。
复星全球合伙人、捷威动力董事长王立普表示:“如今动力电池行业正处于从1.0阶段向2.0阶段迈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动力电池企业的核心之争将是运营能力之争。”同时,他还阐述了捷威动力的三大核心核心竞争力:“技术先发优势、产能的后发优势、最懂主机厂的动力电池公司。”
“JEVE DAY 2022”上,捷威动力发布了全球首个浸没式系统——海绵系统。据官方介绍,其采用全浸没式热管理方案,导热性能提高75%,整个系统内电芯单体间温差小于3℃,安全性满足TP 0扩展,体积成组率达到70%,综合成本下降10%。外部箱体/框架采用刚柔相济的二重设计,保证结构刚性强度的同时,在整车发生极端碰撞时,最大限度的保护电芯不被侵入,真正做到了主被动防护兼容。
2022充满变局,但捷威动力都将视挑战为作机遇,力求在变局中寻找突破。接下来,捷威动力将秉持“捷战25000”战略,锐意进取,昂首迈入充满期待的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