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维小尼;编辑 | 郭郭
这是《环球零碳》的第511篇原创
2022年,是被压抑的一年。新冠疫情此起彼伏,房地产持续承压,俄乌冲突导致地缘政治不稳定,美联储加息引发全球经济和资本市场巨幅波动,一系列因素,使得信心受损,全世界的宏观经济面临多重下行压力。
(相关资料图)
虽然很多机构预测,2023年受前几年悲观因素影响,全球经济仍面临风险,“疗伤”还需要时间。但就中国目前呈现出来的迹象看,宏观经济环境正在改善,各种积极因素正在浮现,被压抑的投资和消费激情很可能会在今年迸发出来。
“拼经济”的激情,其实已经可以从地方政府迫不及待出海“抢订单、拉项目”的热情看出来。
2022年年末以来,已经有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四川、湖南、海南、山东、安徽等多个省份组织外贸企业包专机赴海外“抢订单、拓市场”。像江苏、浙江、广东等出口大省,直接由省级领导带队出海“抢单”。
出海抢单是一方面,重头戏还是发力国内的投资和消费。这方面的信号就更浓烈了。
从多个地方召开的“新春第一会”、发布的“第一号文件”、新春第一天的开工热闹场面来看,全力拼经济和稳增长,已经成为今年的首要任务。
比如在广东、浙江、安徽等地召开的“新春第一会”,都在部署全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吹响全力拼经济的冲锋号,巩固和拓展经济运行回升势头。
广东1月28日召开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据悉主会场参会人数达1000人,分会场参会人数达2.5万人。还提出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要求“三年工程瞄准两年干”。
与此同时,上海、江苏、辽宁等地接连发布的1号文件,也是聚焦稳增长、促改革、纾困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
说一千道一万,做大蛋糕,稳定发展,才是解决很多问题的不二法则。
很多人会问,地方政府的财政很紧张,一些城投公司面临巨大还债压力,民企的动力和信心还需要恢复,稳增长的投资主体是谁?
从目前各地启动的投资项目看,央企和国企仍将担负起稳投资的主力,一些实力雄厚的民企在大环境趋好和放松的背景下,也在加大投资力度。
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一些民企经过多年发展,已经积累了雄厚的实力。在资本涌入,政策支持,爆发趋势明显的宽广赛道,包括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风电、光伏、储能、氢能、新材料等,都是民企投资的主要方向。
而且,新能源既是当前中国的“名片”,也是统筹能源领域“安全”“发展”两大主题的关键,更是实现“3060双碳目标”的必经途径。通过最近密集召开的地方两会来看,新能源和低碳发展也成为稳增长的突破口(具体可看《环球零碳》此前发布文章:地方两会密集召开:新能源和低碳发展成稳增长突破口)。
01 企业投资冲动:百亿项目纷纷上马
进入2023年以来,随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提出,从政府到企业,从城市到农村,从车间到田间,人们铆足干劲,投入“兔”飞猛进的新年开局中。
一些新能源企业,更是延续前几年的火爆,掀起了投资布局的热潮。根据《环球零碳》不完全梳理,最近公开发布的数十亿上百亿的新能源投资项目纷纷上马。
在西安,1月28日,西安2023年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主会场活动在西安高新区举行,西安高新区涵盖新能源汽车、5G、智能制造等产业及商务配套等领域的10个重磅项目同步开建。其中,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零部件二期项目总投资13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将达到80亿元。
还是在西安,1月18日, 隆基绿能公告宣布与西咸新区签订《投资合作协议》,欲投资建设年产100GW单晶硅片项目及年产50GW单晶电池项目,总投资额452亿元,开年便抛出大幅扩产计划。就在不久前,隆基还宣布将其西咸新区年产15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的规划产能调高至29GW。
在广州,1月29日,广州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与签署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孚能科技30GWh广州基地迅速启动。该项目用地面积约36万平方米,投资总额约为100亿元,设计产能为年产30GWh动力电池,预计2025年正式投产,是广州近年来最大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落地项目之一。
在广东佛山,宁德时代1月29日晚间公告,为了推动公司锂电池材料及回收业务发展,并保障锂电池原材料的供应,公司拟由控股子公司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在广东省佛山市佛北战新产业园大塘新材料产业园投资建设一体化新材料产业项目,项目投资总金额不超过人民币238亿元。
在江苏常州,1月28日,江苏省常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新能源之都建设推进大会,会上常州市政府与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比克电池30GWh大圆柱生产基地落户常州。该项目预计总投资130亿元,总占地面积450亩,一期规划共建3条圆柱电池产线及国际化研发中心,基地建成后产能将达30GWh。
常州还在新春“第一会”聚焦新能源之都建设,会上提出目标: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规模超万亿元、资本市场新能源常州板块市值超万亿元,到2035年产业规模在202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基本建成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
在江苏盐城,新年伊始,通威盐城光伏产业基地、冠中新能源、高测10GW单晶硅片二期等一批新能源项目开工建设。其中通威盐城光伏产业基地是通威股份在江苏投资建设的第一个光伏组件项目,满产后,按当前市场价格预计可实现年产值500亿元左右。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20亿元,建设56条光伏组件生产线,主要从事高效光伏组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项目全部建成达效后,可年产光伏组件55GW。
在江苏江阴,1月27日,中建材高效异质结电池项目开工仪式在江苏无锡江阴临港开发区举行。此项目由中国建设集团下属企业中建材江阴光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50亿元。其中一期项目投资18亿元,将新建高效电池厂房、研发大楼等建筑物,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计划2023年4月厂房主体结构封顶,8月建成投产,预计可新增年销售收入超20亿元,年缴纳税收超1亿元。
当然,以上罗列项目只是一小部分,更多几十亿的新能源项目更是数不胜数。在新能源风口上,企业不趁机扩大规模,也将失去竞争力。
02 地方政府把新能源作为有效投资的抓手
全球低碳目标持续推进,新能源发展仍将迎来长期确定性。中国的新能源发展在全球首屈一指。
国家能源局提出,到“十四五”末,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我国电力总装机的比例将超过50%。其中,2023年风电装机规模达到4.3亿千瓦左右,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达到4.9亿千瓦左右。
目前,风光大基地有序落地,第一批风光大基地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第二批风光大基地名单已下发,目前正在抓紧推进第三批项目审查。
此外,新能源汽车行业渗透率加速上扬;随着光伏和风电平价新周期开启,储能空间也将打开,这些市场利好,将促使新能源投资当仁不让地担负起拉动经济的重任。
地方政府也把新能源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特别是“三北”(东北、西北、华北)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风光资源,纷纷将重大能源项目作为拉动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将规模化发展清洁能源作为推动地区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助推器。
内蒙古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内蒙古要加快推进能源经济多元化、低碳化、高端化,全力推动新能源加快开发和全产业链建设。要坚持以新能源带动新工业,锚定“两率先”、“两超过”目标,加快大型风光基地和源网荷储、风光制氢等场景项目建设,力争并网装机2500万千瓦以上,建成拓展场景应用规模1000万千瓦以上。集中打造风光氢储产业集群和呼包鄂通装备制造基地,努力在新能源领域再造一个“工业内蒙古”。
2023年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重点围绕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加快建设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新材料、有色冶金等4个千亿产业集群。在能源投资方面,青海将推动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第一批1090万千瓦建成并网、第二批700万千瓦全面开工、第三批1000万千瓦计划目标争取获批。
甘肃提出将打造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建成国家第一、二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作为2023年的重点工作。2023年该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业,支持酒泉做大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金昌建成全国重要的新材料基地、新能源电池和电池材料供应基地。
新疆则锚定石油石化、煤化工、硅基、有色金属等资源密集型产业,以此推进能源产业升级转换。其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创新建立多元化基础设施投融资体系,推进能源、水利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准东国家级现代煤化工示范区、哈密国家级现代能源与化工产业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吉林省则大力推进能源产业“源网荷储”协调发展,加快构建以“清洁型电源、友好型电网、灵活型负荷、主动型储能”为主体的吉林特色新型电力系统。
沿海的广东、福建、山东、广西等也结合当地情况,在海上风电基地打造上进行了布局。
总而言之,随着高端制造业的回归,能源产业革命开启,政策保驾护航,新能源的投资赛道在未来几年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不管是企业还是地方政府,错过了这次机会,就可能错失几十年的发展。
参考文献详见公众号环球零碳
关于我们:
原文标题 : 新能源投资再爆发,上百亿的项目纷纷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