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汽车,向员工“挥刀”|世界速讯

2023-02-20 14:38:01 来源:汽车公社

导语

Introduction

“像牲口一样活下去”,也很难。


(资料图)

作者丨李思佳

责编丨李思佳

编辑丨朱锦斌

时隔三个月,威马汽车再曝降薪传闻。

有报道称,威马将在内部启动新一轮的降薪计划以此减少开支。具体措施为,将最快在下个月对员工实行25%工资发放。

目前传出内部员工获悉的裁员降薪主要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全员按照现在薪资水平的25%发放,但不涉及总经理及以上级别;另一个是各部门75%的人停薪留职,不给补偿,剩余人员按照现在薪资水平的70%发工资。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发放的25%工资,并非原工资的基础上施行,而是在此前打完七五折后的基础上,只发放25%。这意味着,如果员工的工资为10000块/月的话,其在去年11月后的每个月可以拿到7500块,而在这次降薪之后,到手只有1875块。

不仅如此,即便是只剩原月薪的“零头”,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拿得到。报道显示,能拿到这25%工资的人也是少数,而且未来威马将会有不少人被停薪留职。甚至已经有网传聊天截图显示,威马市场部被通知居家不办公,也不给N+1。

不过,汽车公社就此事向威马相关人士求证时,对方表示“没有接到这个消息”。

陷入“泥潭”的一年

三个月前,网传威马将进行包括“高管主动降薪 50%”在内的一系列财务政策,希望可以借此度过本轮资本寒冬。不只有高管,降薪风波已从威马管理层蔓延到了基层。有内部员工透露,从10月起,威马汽车对基层员工工资按70%进行发放。

消息传出后在国内多家求职平台上引起了热议。有员工表示,“这几天公司都在传,搞的人心惶惶。”尽管威马官方并未作出声明,但随后威马CEO沈晖发布的一封内部信证实了此前曝出员工大规模降薪的传闻。

无独有偶,把时间线拉长到三年前,就曾有内部员工对外爆料,威马在未给出明确的KPI考核标准的情况下以KPI未达成为由大范围停发年终奖金。

而算是此次的降薪和停薪留职,可以说威马已经三番五次地向员工“挥刀”,以削减支出。

无须多言,牵扯到工资的减少必然跟“缺钱”二字脱不了干系。而如果只是管理层降薪,或许是表明高层共克时艰的态度,但员工普遍减薪则加大了威马存在面临着财务问题的猜测。

威马此前发布的财报显示,2019年~2021年,威马持续亏损。

三年间,其营收分别为17.62亿元、26.72亿元和47.43亿元;毛利率为-58.3%、-43.5%和-41.1%,亏损分别为-41.45亿元、-50.83亿元、-82.05亿元,累计亏损超170亿元。

这意味着,糟糕的财务状况是威马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因此,在降薪之前,威马选择进军IPO。并在6月出现在港交所新一批IPO申请的名单上。如果顺利登陆港交所,那么威马将成为继“蔚小理”之后,又一家登陆港股的新势力造车企业。

那时的威马,就曾在招股书中的风险提示中提及:“我们的运营需要大量资金。如果未能按可接受条款获得充足融资,则可能对我们的业务及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这也预示着威马资金压力巨大,算为后来的接连降薪做了铺垫。

后来,经过了6个月的等待,威马不仅没有等来成功IPO的消息,反而是等来CEO沈晖天价年薪的消息。尽管后来证实了是乌龙事件,但传闻之下,也让疲于应对的威马雪上加霜。

可见,从赴港上市被质疑,到沈晖天价年薪引发热议,从去年全员降薪,到此次降薪、停薪留职的传闻,“陷入泥潭”的威马正在以负面频出的方式,受到了行业“前所未有”的关注。

对于威马来说,正如此前沈晖在微博用“活下去,像牲口一样地活下去”来形容威马的困境一样,这家曾和“蔚小理”并称新势力四小龙的车企,正在经历经营难关;对于威马员工来说,接连不断地降薪和降薪传闻,既影响了实际收入,也动荡了工作情绪。

威马怎么了

其实,在此次全员降薪和停薪留职传闻被曝出前,威马与香港Apollo智慧出行完成战略并购,这让外界曾一度认为威马获得了转机。

因为这一波通过反向收购的方式,与香港Apollo智慧出行的战略并购,威马预计将完成不少于5亿美元(33.7亿人民币)的股权融资。由此,威马在近期大约可以获得54亿人民币的资金支持,这将有效缓解该公司目前的资金问题。

与此同时,上市后威马汽车将进入二级市场,也将获取更多融资渠道。

更多的融资渠道和反向收购的股权融资,意味着威马有了更多翻身的机会。谁曾想,看似获得新生机会的威马,迎来的却是新一轮的降薪潮传闻。

是啊,威马到底怎么了?

六七年前,造车新势力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刮起车市里一股旋风。彼时的威马,当新能源之风吹响汽车行业,嗅觉敏感的沈晖果断抓住商机,扛起了创业造车的大旗。

凭借较早的布局和沈晖的个人魅力,威马在初创时期就迎来了黄金开局。与温州政府签署协议,在获得政府提供的约30亿元债权投资和低息贷款的同时,还在温州落地了年产能10万台的整车工厂,随后又在湖北黄冈建立了第二工厂,两座工厂总产能达到25万辆。

再反观现在几家新势力的“当红炸子鸡”,特斯拉上海工厂还没建成,蔚来ES8产能正在爬坡,理想微型电动车项目遇阻……比起它们,威马汽车可谓赢在起点。

可以说,沈晖的“个人加持”和品牌的先发优势,让威马汽车被资本无限看好,完成前后实现累计融资超过350亿元的壮举,一时间风光无限。

随着时间的推移,威马在发展的过程中频繁遭遇产品自燃、人员动荡、布局缓慢,以及车市因疫情的黑天鹅事件加速洗牌,让这个原本高起点高期待的企业,走向悬崖边上。

不仅如此,由于缺乏资金,威马甚至被曝出总部大楼已经严重拖欠物业费和租金,导致威马总部大楼在近期也可能搬离。“物业费没有交,保安都要维权了。”有人士称。这也可能是触发威马进行“停薪留职”的原因。

也许是预料到威马接下来的路并不平坦,沈晖曾在2月3日发出一封内部信,详细讲述了威马在2023年所面临的形势以及在这一年将会怎么做去活下来。

其中,就表达过要实施“节流”举措。沈晖认为,为了更好地“活下去”,威马还将于进一步梳理和优化组织架构,精益运营体系、提升经营模式以及管理流程,以达到“不断增效降本”的效果。该信息在企业内部也被解读为进一步裁员和降薪。

年初,在宣布完成新一轮股权融资时,沈晖还踌躇满志地发出“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的感慨。现在来看,威马“像牲口一样活下去”的前提,是真的能活下去。

只是,苦了被“挥刀相向”的员工了。

原文标题 : 威马,向员工“挥刀”

标签: 威马汽车